【导语】: 最初以解决农民工融入广州问题而推行的入户政策,却因为加分项目设置问题,最终导致成功获得户籍的农民工少之又少。
积分入户:农民工看得见 够不着
上周,沉寂了大半年后,广州2013年积分入户方案终于出台并火速实施。虽然名额还是3000个,并不是此前透露的不再进行名额限定,但首次启用的网络预申报制度,至少让众多的申报者,在流程简化方面看到了希望和契机。于是,在不足一周的时间里,开通注册的潜在申请者就突破1.5万人大关。该政策从2011年开始实施,前两年提供的6000个名额,也仅吸引了1.1万多人申报,且在2012年下半年,该政策还有遇冷趋势。
随着城乡社会保障、医疗、交通、居住等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户籍樊篱进一步被打破。目前的城镇户口相对于农村户口而言,确实已在逐渐丧失其吸引力。但不论是最先实行积分入户的中山、深圳,还是如今的广州,这个城市户籍除了关乎居民的归属感外,还和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紧密联系起来。有户口,才能取得学位,没有户口要入读,就得额外交费。而且是从幼儿园教育阶段就开始,贯穿除大学外的整个教育阶段。广州户籍的优越性于是体现出来了,城市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工、农民工要想既留在广州务工,又能就近抚养自己的子女,就得争取获得广州户籍。他、她们,成了广州积分入户真正的“刚需”群体。
在2011年前,外来工入户广州基本不可能。没有本科或以上学历且为35岁以下在穗有固定工作人员,落户广州的渠道少之又少,而且门槛很高。实施积分入户政策后,增加了一个渠道,但在门槛设置上依然较高。姑且不论最为完善的佐证材料将多达40多份,涵盖公安、税务、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医疗、国土房管等10余个部门。单就加分项的设置,广州的积分入户政策就很是“挑剔”。
在学历上,本科学历的基本分就是80分,而在农民工群体中占主流的初、高中学历则分别仅有5分、20分,受教育程度的分差就达4-16倍。纯粹意义上的农民工,起码在起跑线阶段就输了。除了拼学历,再就是比“奉献”,比如投资,个人在广州市企业的投资额在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可加20分;再比如纳税,近5年内,在广州市连续3个纳税年度内依法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累计在10万元及以上可加20分,这显然就不是为农民工入户广州预设的加分项。现行积分入户政策成了绝大多数农民工看得见、够不着的一块充饥画饼。
不难发现,最初以解决农民工融入广州问题而推行的入户政策,却因为加分项目设置问题,最终导致成功获得户籍的农民工少之又少。6000名已入户广州的人员中,最大受益人群来自医疗和教育、商业等领域。当城市的招工难题愈发突显时,不知制度决策部门有否考虑过农民工融入城市户籍难度的因素。原本,今年是旧有的积分入户政策终结、新的方案起始的年份。广州市人社等部门也筹划着打破申报时间、名额的限制,让够分的都能入户,这是兼顾了城市承载力和户籍需求的一个方向。无奈该方案却迟迟未能公布实施。
》》更多积分入户相关信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