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每年投入7000多万元支持市福利院的运作,针对孤儿养育标准,全国首创与CPI(居民消费指数)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去年,广州市孤儿养育标准达到1180元/月,今年,广州市福利院特教大楼及广州市第二福利院将动工,广州孤儿不但有了特教的专业场地,而且还将增加1200个床位。
“过去条件差,孩子们的生活质量缺少保障。常常是孩子哭,我们也哭,大家都苦。”1988年,高中一毕业就进入市福利院工作的郭惠萍感慨说,上世纪90年代,市福利院进入“大拆大建”年代,原来的土坯房拆除,陆续建起恤孤楼、学童楼、慈善楼、康复楼等。楼房里装上中央空调,有了冷暖两用水龙头,孩子们有了图书馆、感统室、网吧,还有一批接一批的康复理疗设备。
近日,投资3000万元的特教楼即将动工,这栋用于解决孤残儿教育的大楼,和过往兴建的大楼一样,由政府与社会爱心资金共同捐资建造,政府投资1300万元,社会爱心捐款1500万元,还有知名地产企业的资助。
广州市福利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福利院,负责养育2100名从0岁到60岁的孤残儿,人手紧张是福利院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我们离民政部1:1.5的要求还很远。”广州市福利院院长徐久解释,民政部明确要求直接服务于生活不能自理残疾儿童的工作人员与残疾儿童的比例为1:1.5,目前市福利院约有1000名孤残儿(不含家庭寄养及机构托养),只有医护、教师等220人,相当于1:4.5的照料比例。
2000年前后,市福利院尝试将残障程度较轻的孤儿通过寄养方式送进“类家庭”或自然家庭,一方面,家庭环境对孤残儿的成长有良好的促进;另一方面,也暂时缓解人手紧张的难题。市福利院探索出机构代养的孤儿养育方式。目前,市福利院与5家机构签订了代养协议,这5家机构中,有两家是外地的官方机构,有3家是本地的民办托养机构——信孚慈爱院、高源托养中心和海珠平安中心。市福利院对这些托养机构的资质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如信孚慈爱院,对于不能自理的孩子,慈爱院按照1∶3的比例配备护理员,对于半自理的孩子按照1∶5的比例安排护理员照顾。
在孤残儿的康复矫形方面,市福利院被誉为全国福利院中的“中山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院就专辟了康复矫形科,是全国福利院中最早为孤儿提供专门康复矫形治疗的一家。已经建成一支专业的康复矫形队伍,5名临床医生,7名康复治疗师,4名特教老师,还有5名专业护士。马蹄内翻足、肢体畸形及脑瘫,在这里都能得到适时的康复治疗。